免費試用
tab list
Rock Identifier
繁體中文
arrow
English
繁體中文
日本語
Español
Français
Deutsch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Italiano
한국어
Nederlands
العربية
主頁 應用程式 下載 常見問題
繁體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日本語
Español
Français
Deutsch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Italiano
한국어
Nederlands
العربية

林伍德石

Ringwoodite

礦物下的一個物種

尖晶橄欖石(γ相橄欖石)是一種於高溫高壓環境下(約介於525公里至660公里間的地函)產生的礦物,為橄欖石(一種鐵鎂矽酸鹽礦物)的同質異相(英語:Polymorphism (materials science))體。 尖晶橄欖石能將水合物包含於其結構中,結合其於地球內部地函出現的證據,說明很有可能在410至660公里深處的過渡帶地函1%是水,就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海洋水量總和的3倍。 此礦物首次在1969年於Temham隕石中被發現,且被認為很有可能大量地存在於地球的地函中。從巴西茹伊納地區地面上的岩漿中發現的鑽石中存在40微米長的晶體內含物。光譜分析表明這就是尖晶橄欖石;在線發表於《自然》上的進一步分析顯示,尖晶橄欖石含有氫氧鍵,表明晶格中至少含有1.4%的水。 尖晶橄欖石又名林伍德石(Ringwoodite),以著名的澳洲地球內部學家泰德·林伍德(英語:Ted Ringwood)(1930-1993)命名,他主要研究地函礦物(如輝石與橄欖石)於地球內部超過600公里深處的同質異相體特性。 在地面以下410km深處(14GPa)的地函過渡帶上界,橄欖石(α相)的晶體粒度隨著壓力升高轉變為更高密度和波速的瓦茲利石(英語:Wadsleyite)(似尖晶橄欖石)(β相),體積減少8%。在過渡帶520km深處,瓦茲利石變成尖晶橄欖石(γ相)與石榴石,體積減少29%。而在超過660公里深處(23.5GPa)的地函,高壓相的尖晶橄欖石隨著壓力升高發生了兩種密度更大的後尖晶石相變:布里奇曼石(英語:bridgmanite)與方鎂石(英語:periclase)。

密度
密度:

3.9 g/cm³

關於林伍德石的一般資訊

拍照即可即時識別岩石
拍照即可即時識別岩石/寶石/礦物並分析其屬性,快速了解其特性、市場價值、收藏建議、護理、真假辨別和健康風險等。
免費下載 App

林伍德石的物理特性

顏色
藍至煙灰色,紫色,無色
密度
3.9 g/cm³, 重量明顯較重
qrcode
Img download isoImg download android

林伍德石的化學特性

化學式
(Mg,Fe2+)2SiO4
列出的元素
Fe, Mg, O, Si
常見雜質
Ti,Mn,Ca

林伍德石的特徵

全面的岩石特性指南
深入探索岩石類型、特徵和形成方面
免費下載 App

林伍德石的特徵

Ringwoodite 與 forsterite (Mg2SiO4) 為多形體,具有尖晶石結構。尖晶石群礦物在等軸系中結晶,具有八面體習性。橄欖石在地幔上部最為豐富,約410公里(250英里)深度以上;橄欖石多形體 wadsleyite 和 ringwoodite 被認為在地幔過渡帶(約410至660公里深度)控制主導。Ringwoodite 被認為是地球過渡帶下部最豐富的礦物相。這種礦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部分地決定了該深度下地幔的性質。Ringwoodite 穩定的壓力範圍約為18到23 GPa。自然界中的 ringwoodite 已經在許多受到震擊的球粒隕石中發現,其中 ringwoodite 以細粒多晶集合體的形式出現。自然界中的 ringwoodite 一般含有比鐵更多的鎂,但可以形成從純鎂端元到純鐵端元的無間隙固溶體。後者僅在最近才在自然樣品中被發現,並以美國礦物物理學家 Thomas J. Ahrens(1936–2010)的名字命名為ahrensite。

林伍德石的成份

Ringwoodite 具有尖晶石結構,屬於等軸晶系,空間群為 Fd3m(或 F43m)。在原子級別上,鎂和矽分別與氧呈八面體和四面體配位。Si-O 和 Mg-O 鍵既具離子性又具共價性。純 Mg2SiO4 的立方晶胞參數為 8.063 Å,純 Fe2SiO4 為 8.234 Å。

大家也會問的常見問題

拍照即可快速獲得岩石答案
拍照即可即時識別岩石並獲得關於特性、市場價值、收藏建議、護理、真假辨別和健康風險等的答案。
免費下載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