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nzite是輝石礦物的成員,屬於頑Bronzite石和超Bronzite ,屬於該族的正交晶系。與其說是一個獨特的物種,倒不如說是鐵輝石的肥沃的變種,由於部分蝕變,其在劈裂面上獲得了青銅色的亞金屬光澤。頑輝石是矽酸鎂MgSiO3,其中的鎂部分被少量(最多約12%)的鐵代替。在(Mg,Fe)SiO3的青銅礦品種中,氧化鐵(II)的含量約為12%至30%,並且隨著鐵含量的增加,有一條通道通入亞硫雜環丁烷。這些有鐵質的品種容易發生一種特殊的變化,即席勒化(schillerization),這導致鐵沿著氧化物的裂隙沿著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非常細的膜分離。因此,解理表面表現出金屬光澤或席勒,在超粘石中比在青銅石中更明顯。青銅礦的顏色為綠色或棕色;其比重約為3.3-3.4,隨鐵含量的變化而變化。折射率和光學角度隨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頑輝石端構件的視覺符號為正,而青銅礦和亞硫酸鹽都顯示為負的視覺符號。像頑輝石一樣,青銅礦是許多鎂鐵質至超鎂鐵質火成岩的組成部分,例如黑鐵礦,輝長岩,尤其是橄欖岩,以及源自它們的蛇紋岩。它也發生在某些晶體片岩中。蒙大拿州斯蒂爾沃特火成岩複合體的堆積岩石中發現了青銅石,一種由青銅石組成的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