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眼石」這個名稱指的是一組特定的層矽酸鹽,一種礦物類別。最初,這個名稱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礦物,但在1978年被重新定義為一個具有類似化學成分並組成固溶體系列的礦物類別,包含氟魚眼石-(鉀)、氟魚眼石-(鈉)、氫氧魚眼石-(鉀)。魚眼石這個名稱來源於希臘文ἀποφυλλίζω (apophylliso),意思是「它會片狀剝落」,指的是這類礦物在加熱時由於失水而產生的分裂傾向。通過用酸處理或簡單地揉擦,也可能使魚眼石剝落。這些礦物通常作為次生礦物出現在玄武岩或其他火山岩的氣孔中。2008年,國際礦物學協會批准了對這個礦物類別命名系統的更改,去除了物種名稱中的前綴,並使用後綴來指定物種。2013年,國際礦物學協會批准的隨後命名更改將這些礦物重新命名為包含後綴和前綴,如上所示。儘管普通大眾對其相對不熟悉,但魚眼石在世界範圍內相當普遍,其標本來自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礦地。這些地點包括:印度的Jalgaon;德國的Harz山脈、加拿大的蒙特聖伊萊爾、挪威的Kongsberg,還有蘇格蘭、愛爾蘭、巴西、日本以及美國各地的其他地點。